高效過濾器的更換條件:
1. 氣流速度降到最低限.
2. 阻力達初阻值2倍出現無法修補的滲漏.
無論是高效還是初/中效,當投入使用,并在系統中調節符合我們使用要求時( 如閥門開啟量、送風機送風量回風量等參數確定) 我們測定并記錄下這是初中高效過濾器的各項參數,如風速、阻力,然后再下次檢測時,我們在確定系統沒有變化后,才再次檢測他們的風速、阻力,從而才能判斷是否更換高效過濾器。但現實中,我們很可能沒有確定和固定過這些參數(如在每個閥門上標記其開啟大小),而是看到壓差不合格,就隨意調節回風窗大小,有時甚至調節送風閥門的開啟度,從而破壞了整個系統的平衡。有點扯遠了,回來繼續說高效,最實用的檢測方法是1.掃描風速,確定高效沒有堵,且風速均勻并達到需要值;
3.然后進行泄露測試,確定沒滲漏就基本上算檢測合格了。這是目前國內比較認可的做法。但DOP 價格很高,所以不太可能每半年測一次,另外還有堵塞高效的風險。所以才提出測阻力的方法。也就是在每個高效目端安裝壓差計,或者開測試孔。然后通過阻力變化來確定是否需要更換高效。并且可是實現自動化監控。這據說是國外目前的做法。他們這樣做后,高效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3年以上。而我們國內高效壽命基本上可能不到1年。原因除了高效本身質量外,還與我們使用方法、檢測方法等關系極大。